吴文化网站--首页
     
 
从苏州话的演变看语言趋同化现象
张长霖
[提要] 通过调查近几十年苏州方言产生了很大的变化,且呈“加速度”,为此笔者在承认语言趋同乃大势所趋的同时,表示了对语言瑰宝苏州方言日趋消亡的担忧。
[标签] 苏州方言;演变;趋同;消亡
 
    近几十年苏州方言在变,且这种变化有越演越烈之势,这已是不争的事实。我曾带领学生作了一些调查。调查的结果是,80岁年龄组的“老苏州”,其正宗的吴侬软语还是很纯正的,尤其是老城区东部的“老苏州”更是如此。50岁以上年龄组的已经有了些微变化,特别是插过队的和在外地工作过的“半老苏州”,往往掺杂其他方言音。但是这一辈人的尖音、团音还是区分十分清楚的,一些吴语中的俗语也运用纯熟。30岁年龄组则变化较大。大多不能区分尖音团音,但入声发音仍能保留,这一辈人已不能用苏州方言读报,遇到书面用语往往要参用普通话。再看二十岁以下的年龄组,则普通话要比苏州话说得好。所幸苏州话中的入声字大致保留,所以听上去似乎还是苏州话。从以上概述可以看到,近几十年苏州方言的变化是十分厉害的,且呈“加速度”,照此速度发展,若非刻意保护,五十年后苏州方言将基本消亡,这绝不是危言耸听。
    苏州方言的演变方向是十分清晰的,即向普通话靠拢,呈现出一种趋同化现象。应该说,这是世界语言变化的大趋向,自古及今消亡的小方言不知有几。就近几十年苏州方言的演变而言最主要的促因是两条:一条是国家推行普通话。推广普通话是国家的基本国策之一,这于增强民族凝聚力,巩固大一统有极大的意义。秦始皇就注意到“书同文”。今天,面对众多居心险恶的分裂主义分子的蠢动,坚持推广普通话是十分必要的。然而,小学生刚学语言即使用普通话,自然而然地苏州话的使用机会大大减少,功能萎缩,技能也就跟着退化。二是苏州已不再是宁静的后花园式的城市,对外交流日益频繁,外地人口大量涌入。在这个越来越具活力的城市里,苏州方言已不是唯一的甚至不是主要的交流语言了,第一交流语言是普通话。还是那句话,功能萎缩,技能也就跟着退化。因此,苏州方言日益向普通话靠拢,呈现趋同化现象,是不可避免的,也是不可遏抑的。
    那么如何看待苏州方言这一趋同化现象,又该采取什么对策呢?其前提是苏州话这种精致的方言该不该让它消亡。
    说到保护苏州方言的问题,不由得令人想起了保护大熊猫、华南虎。我想,大熊猫、华南虎都不会直接产生什么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但我们仍斥巨资保护它们,无非基于一个信念:就是应该保护。那么苏州方言呢?作为一种古老的方言,至少它还保存了不少古韵,我们可以借助它理解唐代诗韵,通过它体会唐诗的音律之美。我们通过苏州方言知道何为尖音,何为团音,何为入声,何况苏州方言的入声尚分阴阳。如果没有了苏州方言,我们如何知道古代“尖”与“奸”是完全不同的两个音,前者是尖音,后者是团音。我们又如何体会“一”与“叶”分别为“阳入”与“阴入”呢?印度人不通古梵语,只能到中国来请教,作为文明古国,未免丢脸。若有朝一日,中国人不懂唐韵,到日本去请教,我想我们有点丢不起这个人了。更何况昆曲已列入世界非物质文化遗产。若没有了苏州方言,还能唱昆曲,品味昆曲吗?所以,苏州话,作为吴文化的瑰宝已到了非抢救不可的地步了。
    最近,苏州电台、电视台都开了一些苏州方言的栏目,这很好,能有助苏州话的传承。我觉得还得在幼儿园教师、小学教师的培训中加一点学会苏州话的内容。让我们的孩子知道何为美丽而精致的苏州话。其实这与推广普通话并不矛盾,就像我们学英语与学汉语一样,千万不能让苏州话在我们这代人手中失传,千万不能断了苏州话的根。
    然而,处理好推广普通话与保存苏州话的矛盾,肯定有很多难以处理的问题。但是,正因为有困难才需要研究。我相信苏州人是聪明的,苏州学术界有的是解决难题的高手,应该可以处理好这一难题。至于本人,也只能起到抛砖引玉的作用了。
                                

[阅读]:原文
 
     扫一扫,更多精彩就在: 吴文化网站--首页吴文化网站        吴文化微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