评近代上海的会馆(公所)、同乡会
郭绪印( 上海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5/1/20 )
[提要] 近代上海是典型的移民城市,上海大都市文化史上存在过客籍工商业者在沪地 建立的会馆(公所)、同乡会,这些团体促进了上海的工商业繁荣与上海城市多元文化的发展, 从侧面反映出中国民族工商业者成长史上的民族性特色。这些会馆(公所)、同乡会,运用章 程、条例、规则管理内部,成为近代早期实行“自治”的单位,其内部也实行了民主制管理方式。 在其对外方面,依靠守法、维权处理社会各方面的关系,是上海早期出现的向往法制的团体。 它是上海城市近代化历史上不可忽视的记录。
[标签] 上海;会馆(公所);同乡会;主要功能和作用
[正文]
一、客籍商帮云集沪地与会馆(公所)的出现
    会馆(公所)作为商人组织早在唐宋时期已经存在。① 但“会馆”这一名称的出现“则迟至明永乐年间(1403—1424)”。② 有档案史料和碑刻资料证实的上海最早的会馆是成立于清顺治年间(1654—1661)的关山东公所(为关东和山东商帮联合建立)。③ 会馆(公所)最兴盛的时期是在清末到抗日战争之前。但直到抗日战争后,其数量上仍有增加,一直存在到新中国建立初期。

[阅读]:详细内容
[来源]: 上海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5年第1期
  
 
     

版权所有©苏州大学图书馆、江南文化研究基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