轻烟缥缈 风雅人生
——顾建刚铜香炉作品赏析
大沐;傅菊茹( 苏州日报.2017/4/15 )
[标签] 铜香炉;案上吉金
[正文]
  一炉初爇,香霭馥馥撩人,更宜醉筵醒客。去吉金堂拜访顾建刚时,他便是这般模样,就着古朴香炉,拈香、试香、添香……静观轻烟袅袅而上,惬意悠然至极。
 
    焚香、烹茶、插花、挂画为君子“四艺”。添香夜读,寥寥轻烟;点香祈福,慰藉心灵。《周礼·天官》有言:“炉之名始见于周礼冢宰之属,宫人寝室中共炉炭。”此为 “炉”之名最早的记载。而至有明一代,宣德铜炉成为炉之标杆,因其色泽幽雅,精光内含,不着纤尘,静而不嚣,日渐成为“文房首器”。因遇此炉,顾建刚弃文从艺,从一名杂志社编辑,转为一名制作香炉的手艺人,吉金堂亦由此建立。 
 
    初入吉金堂,便被一排排博古架上陈设着造型各异的铜炉吸引,而这些设计均出自顾建刚这位80后之手。亦有一些收藏之品,它们大都经过多年炭墼烧热,徐徐火养,铜色也渐渐变化,或闪烁星空、悠闲云影,或斑驳嫩若新苔,苍如古柏,使人叫绝。
 
    顾建刚的表情从容,以香鸭熏炉焚香。他轻启香盖,从 炉身中取出香插,插上细短沉香,点燃,随后顺着鸭熏的脖 颈,将香轻巧放进。即刻,沉香氤氲,朦胧柔美的烟雾从鸭嘴飘散开来,带着香甜气味,周遭变得静谧奇妙起来。宋人提出的“鼻观”概念,讲究品香时“犹疑似”的审美判断。在似有若无之间,把握灵动之美。
 
  桌上的这座香鸭熏炉正是顾建刚近期的得意之作,修改周期长达一年。相较于旧时的香鸭熏炉,顾建刚一改过去双腿着地的造型,使之一腿抬起向前,一腿直立,而身体也作微倾之状,香鸭迈步的动感尽显无遗。为使鸭薰活灵活现,他时常伫立湖边,聚精会神凝视水上浮动的小鸭,将它们飞翔之态、岸边踱步之形深印脑海。即便是鸭子那双迥深的眼眸,他都在造炉时刻画出来。
 
   旧时的香鸭熏炉,空气从尾部进,直接开孔失之美观;而为了放香,鸭子的身体往往一剖为二,并不够高贵雅致。顾建刚在设计时将鸭子的翅膀优化设计,巧妙地把进气孔设置在两翅大飞羽相交拱起处,自然美观。鸭子的身体也微微侧倾,脖子微转弯曲向上,使得这座香炉更具动态美。
 
   “书香门第,钟鼎之家”,此“香”即指墨香、薰香。苏州丰富多元的人文气息在明代往后愈见浓重,制作器物的水准也逐步提高,香炉也不例外。艺术之美是共通的,顾建刚与宣德炉厮磨的这十余年间,纵览历代诗词歌赋、绘画雕塑、宋之瓷器、明式家具等各种艺术门类,集其灵感,以求新意。
 
    香炉文化历经各朝各代,款式颇多,大小、方圆、长短各不一;质料也有铜、铁、锡、瓷之别。不同的纹饰、器型,用途也各不相同,宋至明清已成文人雅玩。顾建刚近期设计制作的戟耳炉,于他而言便是一项挑战。
 
  戟耳炉,简约而不简单,观自古流传之老炉,虽数量颇多,但具清逸超然之神韵。顾建刚为使其别具神韵,又符合时代审美风格,反复修改。仅炉身收放之弧度比例一项,他便做了无数尝试。而双耳之形,尤难:宽厚一分,则失之蠢笨;窄薄一分,则显之凌厉。香炉制造工序极其复杂,历经几十道工序,步步需谨慎细致。
 
 “舞鸾镜匣收残黛,睡鸭香炉换夕熏”,焚一炉香,净杂念、振精神,岂不乐哉悠哉?

■压经炉


■冲耳炉


■戟耳炉


■香鸭熏炉


■朝冠耳熏炉


■戟耳筒式炉


■螭龙耳狮钮熏炉


■传统香鸭熏炉


■迷你狮首炉


■博山炉


■羊灯


■象首炉


顾建刚近照


[阅读]:原文
  
 
     

版权所有©苏州大学图书馆、江南文化研究基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