吴昌硕与耦园
邹绵绵
[正文]
       苏州古典园林是中国建筑艺术和园林艺术的精华,在世界园林史中独树一帜,而为联合国列入《世界文化遗产名录》,成为世界文化宝库中的瑰宝。苏州园林作为我国古代私家园林的典型,它是物质财富和文学艺术的结合物。它的文化底蕴深厚,又有着浓厚的地方风情和独立的人文个性。其中,文人与园林就有着密切的联系。有的文人,原本就是园林的主人;有的文人,曾参与过园林的构筑设计;还有些文人,热爱园林,熟知园林,曾在园林中流连、吟诗作画、读书著述……使苏州园林具有浓重的书香气息。苏州园林又是良好的人居环境,是吟诗作画的理想场所,向来为诗人画家所青睐。位于苏州古城东隅的耦园,就是一座典型的书斋园林。
 
       近代书画篆刻家吴昌硕,以书画篆刻名重海内外。他早年客居吴门,时以篆刻广交游,结识了如听枫园吴云、耦园沈秉成、攀古楼潘祖荫等一时胜流名士。同时使他与苏州的名园胜迹结下了情缘,并留下了不少诗篇,他的《耦园杂诗》即为其中之一。
 
       近年以来,有关介绍耦园的书籍不少,如《游赏耦园》、《耦园诗文选》等,而在这些书中的“园主与名人”、“耦园与名人”对有关吴昌硕与耦园主人沈秉成,以及吴昌硕的《耦园杂诗》均无一提及。为了保存园林文化,提高园林的文化品位,笔者在此把有关吴昌硕与耦园主人沈秉成结识的情况,以及吴昌硕的《耦园杂诗》等作些介绍。以供有关部门参考,和广大读者谈助。
 
一、吴昌硕与耦园主人沈秉成
 
       吴昌硕(1844—1927)初名俊,又名俊卿,字苍石、昌石等,号苦铁、缶庐等。七十岁后以字昌硕行,浙江安吉(旧属湖州府)人。他的书法、绘画、篆刻均集各家之长,并融会贯通,自成面目。而成为近百年来在书画篆刻艺苑一代宗师。从《吴昌硕〈石交集〉》中相关文字,并结合其在书、画、篆刻作品上的款识来考察,吴昌硕流寓苏州的时间应该是在公元1880年(光绪六年 庚辰),或稍前。他之所以会选择苏州作为自己寄居之地,原因主要是受苏州文化的吸引,加上这里人才辐辏,尤其是他的一些同乡前辈,如:以鉴藏金石书画著称的归安(湖州)吴云、书法家归安杨见山、耦园主人归安沈秉成等当时都寓居在苏州,他到此可凭自己擅长的篆刻,并借“乡谊”来获得乡前辈们的关照、指点,和提携,同时可“因得纵观法物,于摹印作篆稍有进境”(《石交集·吴云传略 》),以此可为自己的从艺生涯打开一片天地。因此,他寄寓在听枫园(吴云宅园)之后,自然会想到另一位乡前辈——耦园主人沈秉成。这些便是吴昌硕《石交集·沈秉成传略》的由缘。
 
       吴昌硕《石交集·沈秉成传略》记谓:
 
       沈仲复中丞名秉成,归安人。咸丰六年进士,改庶吉士,授编修,由日讲起居注官出为苏松太兵备道。道治在上海,番贾交错之区,五方辐辏,号称难治。中丞为政数年,华夷晏然,民情翕服。以课最,迁河南、四川廉使,引疾居吴下。光绪甲申,徵拜京兆尹,旋擢内阁学士,巡抚广西,复迁安徽。中丞与人无忤,与世无竞,似得老子之道。然官侍从时蹇谔建言,凡上封事三十余通,请改吾湖岁赋,及为殉难士民请恤,皆奉谕旨施行,尤彰彰在人耳目。今乃专制一方,宏其建树,其德业正未可量也。夫人严氏,名咏华,工诗画,琴瑟甚笃。中丞为筑耦园。又曾得汧石,剖之有鱼形,制砚二,名之曰鲽砚。署其居为鲽砚庐。余需次苏臺,先后为作印十余纽,中丞咸称善,其奖借寒畯尤足多云。
 
      所谓《石交集》,“石交”即金石(篆刻)之交。因此《石交集》中在所撰师友传略稿本旁边都附有吴为传主所刻印章的印蜕,稿本原件现藏浙江省博物馆。从《沈传》中所称“中丞”(明清时用作巡抚的别称)来看,《沈传》应该撰在“光绪(十年)甲申(1884)”之后,即传主擢为广西巡抚,复迁安徽巡抚期间。又有“凡上封事三十余通,请改吾湖岁赋,及为殉难士民请恤”,可见传主关心体惜乡里民众之情。至于“余需次苏臺,先后为作印十余纽,中丞咸称善”其中的所谓“需次”,指旧时官吏授职后,按资历依次补缺。按相关资料记载吴昌硕于1882年(光绪八年)居苏州时,由友人荐为小吏,以维持生计。所以施浴升《缶庐诗存序》有:“吾友吴子苍石,性孤峭,有才未遇,以簿尉待次吴下”也是指此。至于他为传主“先后为作印十余纽”,这在《石交集·沈传》稿本上就附有“中(仲)复”、“成快意”二印,另从《吴昌硕印谱》中尚有“中(仲)复”朱文方印,并有边款作“庚辰(1880年)俊卿”(图一),这些作品并可作为上文中提到“吴昌硕流寓苏州的时间应该是在公元1880年(光绪六年 庚辰),或稍前”,“他早年客居吴门,时以篆刻广交游”的例证。
 
二、吴昌硕的《耦园杂诗》
 
      艺坛宗匠吴昌硕不仅以书画篆刻诸艺冠绝一代,而且他还是一位货真价实的诗人。他作诗嘎嘎独造,奇气坌溢,以真朴排奡胜。近代词人、学者谭献称他“诗篇峻峭,剥落凡语,有傅青主(山)、吴野人(嘉纪)之遗风。”诗人陈三立称他的诗“抒摅胸臆,出入唐宋间健者”。汪国垣《光宣诗坛点将录》还将他比为“地巧星玉臂匠金大坚”,并有评语“诗笔健举,题画诗尤工。”在他的《缶庐诗·卷二》有《耦园杂诗》(十首),从中就可看出他诗作的一些特色,在此照录如下(并附诗人手迹,图二):
 
      《城曲草堂》:“古城曲复曲,境闲心自遐。南面拥重城,不如书五車。”
 
      《筠廊》:“绿云不受暑,照人心骨清。我爱山巨源,谁是阮步兵。”
 
      《樨廊》:廊转香亦随,廊尽香未已。片月下樨廊,识得清净理。
 
      《褎云轩》:长褎若善舞,时作拂云态。疑是古仙人,化石为狡狯。
 
      《双照楼》:塔影映夕阳,钟声出树杪。日落天气清,幽思知多少。
 
      《山水间》:山水不必深,意远境自别。具此寥廓心,匡庐在几席。
 
      《诸(储)香馆》:本是大罗仙,来住天香阁。清磬何处来,疑是詹诸窟。
 
      《嘉树臺》:武子有嘉树,见爱晋韩起。不如召公棠,南国留甘美。
 
      《凌虚臺》:臺虚无障碍,白云闲来往。如闻步虚声,前山新月上。
 
      《邃谷》:空山闻足音,峰回若无路。忽开一罅天,谷在云深处。
 
       赏读以上诗作,可知它都是以耦园东花园中景观的名称作为诗题,由此可见所作是诗人在游园之中对园中部分景观的描述。同时诗人在诗中将目睹到的景色与园主、自我相联系,如:《城曲草堂》,“城曲草堂”为耦园东花园的主要建筑,为二层楼厅,厅堂为“城曲草堂”,楼上为“补读旧书楼”(据今人考证又名“鲽砚庐”。笔者对此存疑)是园主当年隐逸、读书之所。因此诗人在结句会有“南面拥重城,不如书五車。”以此来反映园主的学人情怀和书生本色。再如:《筠廊》“筠廊”位于东花园东侧,北接“双照楼”,南达“吾爱亭”,西沿“受月池”,是游赏东部园景的必经通道。它是一条倚墙而筑的半廊,此地遍栽丛竹而得名。当诗人置身其间,不免触景生情,随感而发,遂以魏晋时“竹林七贤”中的阮籍(三国魏诗人,字嗣宗。因曾任步兵校尉,世称阮步兵。他与执掌大权﹑已成取代之势的司马氏集团持不合作态度),和另一位山涛(字巨源,早先“隐身自晦”,但四十岁后出仕,投靠司马师,历任尚书吏部郎、侍中、司徒等,成为司马氏政权的高官)故事自况。在此诗中的“爱”字,似应视作“是”字解,以反映诗人当时因生计所迫而出任小吏的无奈。
 
       赏读《杂诗》尤其值得关注的是,诗中涉及的“城曲草堂”“筠廊”“樨廊”“双照楼”“山水间”“储香馆”“邃谷”七处景观,至今在耦园东花园都能游赏到。但《杂诗》中尚有“褎云轩”“嘉树臺”“凌虚臺”三处,而今却已难觅其踪影。对此,以笔者之见,如能“按图索骥”按照诗中的内容、意境,并结合相关文献,如现保存在耦园陈列所的耦园主人沈秉成、严永华夫妇的《鲽砚庐联吟集》、《鲽砚庐诗抄》、《纫兰室诗抄》等,从中来寻觅探究,或许会有所得。“褎云轩”等三处景观若能有所恢复,这对保存园林文化,堪称功莫大焉。
 
       有关“吴昌硕与耦园主人沈秉成”,在《缶庐诗·卷一》中尚有《鲽砚庐图沈仲复大中丞命题》(诗长,从略),从中也可以反映耦园主人沈秉成对这位同乡后生诗书才艺的称许和提携。

吴昌硕,原名俊,字昌硕,别号缶庐、老缶、缶道人等等,浙江湖州安吉人。晚清民国时期著名国画家、书法家、篆刻家,“后海派”代表,与任伯年、赵之谦、虚谷合称为“清末海派四大家”。


吴昌硕作品


从《吴昌硕〈石交集〉》中相关文字,并结合其在书、画、篆刻作品上的款识来考察,公元1880年左右,吴昌硕受苏州文化的吸引加之苏州地区人才辐辏而选择流寓苏州.


吴昌硕枫园寓所


吴昌硕作品2


吴昌硕作品3


缶庐诗存序


艺坛宗匠吴昌硕不仅以书画篆刻诸艺冠绝一代,而且他还是一位货真价实的诗人。他作诗嘎嘎独造,奇气坌涌,以真实质朴刚劲有力著称。近代词人、学者谭献称他“诗篇峻峭,剥落凡语,有傅青云(山)、吴野人(嘉纪)之遗风”。


《城曲草堂》,这首诗,“城曲草堂”为耦园东花园的主要建筑,为二层楼厅,厅堂为“城曲草堂”,楼上为“补读旧书楼”是园主当年隐逸、读书之所。因此诗人在结句会有“南面拥重城,不如书五車。”以此来反映园主的学人情怀和书生本色。


《筠廊》“筠廊”位于东花园东侧,北接“双照楼”,南达“吾爱亭”,西沿“受月池”,是游赏东部园景的必经通道。它是一条倚墙而筑的半廊,此地遍栽丛竹而得名。


昔人已去,只留下耦园,让我们去感受,去探寻他们的踪迹。


[阅读]:原文
  
 
     

版权所有©苏州大学图书馆、江南文化研究基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