砖上雕出上千万财富
朱雪芬( 姑苏晚报.2017/4/24 )
[标签] 砖雕;苏工
[正文]
  在光福一带,除了核雕、木雕外,砖雕是另一个令人叹为观止的苏派手工艺。走进光福邓尉村,一处不起眼的房子隐在树林后,是村民陆云龙的砖雕工作室。30年前的小瓦匠,如今是村民眼中的砖雕“大师”,他曾修复过几十座旧门楼,复制过被称为“江南第一砖雕门楼”——东山雕花楼的门楼,也别出心裁地创作了一批新的砖雕作品。他用手中的一把雕刻刀,在砖头上做出了大文章。
 
  修复
 
  让残旧砖雕焕发新生
 
  昨天,走进陆云龙工作室,他正蹲在地上研究几块旧砖头,砖上雕刻了花纹,但是不少已经残缺。“这是一个外地客户刚送来的,让我帮忙修复。”8片旧砖,陆云龙搬动时小心翼翼,就像抱着孩子一样,生怕把它们摔了。用手摩挲着砖片上的花纹,陆云龙很快分辨出了原来的图案,“分别是琴棋书画,8片一组,上面的人像头部、手脚等部分被砸掉了。”陆云龙估计,想要修复这些残缺的部分,得要花上两三个月时间。
  类似的修复工作,陆云龙接过不少,光东山镇就有几十座老宅的门楼修复是经他之手。修复残片,是一项耗时耗力的活。“很多砖雕破损得厉害,有的人物头像没了,有的整个马身子没了,想要修复到原来的样子,需要花很多精力。”陆云龙告诉记者,每次接到这类修复工作,他都会先去查资料,寻找风格相似的砖雕,或者去当地一带走访,看看有没有相似的作品保留下来。有时,为了寻找相似的“一匹马”,可能要花上好几个月。
  虽然如此,陆云龙对于修复老砖雕仍十分钟情。“传统建筑上,精美的砖雕是古人留下的财富,我能修复它,让它焕发新的生命,做什么都值了!”为此,陆云龙还花心思四处收集老砖,专门用来修复老的砖雕。
 
  精巧
 
  曾复制“江南第一砖雕门楼”
 
  收拾好8片旧砖,陆云龙又忙着查看工人们的雕刻进度,顺便指导一下细节处。一圈转完,已经临近中午,他这才有空坐下聊聊自己的故事。
  今年46岁的陆云龙,从16岁开始学习砖雕,至今已经与这一苏派手工艺打了30年交道。“一开始学砖雕,是为了给自己找一门吃饭的手艺。”陆云龙说,以前,砖雕师傅在旁人看来就是一个泥瓦匠,地位不高,而且干砖雕很辛苦,雕刻时粉末四溅,眼睛都睁不开,只能眯成一条缝,一说话就是一嘴灰,一双粗糙开裂的手更是砖雕师傅的“标配”,因此能坚持下来的人不多。
  但是,陆云龙在经历了几年的学徒生涯后,慢慢爱上了这一行。几十年的磨炼,他的好手艺也逐渐出了名。几年前,东山的一位顾客慕名找到他,要求复制东山雕花楼的门楼。在东山当地复制一座雕花楼的门楼,对于陆云龙来说,是一个前所未有的挑战。“每天都睡不着,一心琢磨着该怎么样做,毕竟雕花楼是号称江南第一的门楼。”陆云龙仔细观察,雕花楼门楼下上20多层,每层都有砖雕,而且雕刻复杂又精美绝伦,光一幅“全仙祝寿”就有23个人物,每一个的脸部神情都不一样。
  陆云龙反复观察,每个细节都仔细推敲。一年后,一模一样的雕花楼门楼终于呈现在大家眼前。
 
  创新
 
  让传统手工艺代代相传
 
  这几年,陆云龙又琢磨起了创新。在他的手机里,有两样作品特别新奇,一扇砖雕的镂空“木窗”,一张砖雕的凳子。
  “有一次逛园林,觉得镂空木窗特别漂亮,就想着能不能用砖雕做。”陆云龙笑着说,做这扇窗户,算是自找苦吃,因为窗户上的镂空特别精细,又十分密集,木头有韧性,雕刻时不容易断,但是砖头很脆,稍不留心连接处就断了,只要有一个小镂空出错,一整片砖雕就只能报废了。等整件作品成型时,陆云龙感慨说,就像考试过关了一样兴奋。另一样是中间镂空的石凳。别看只是一张凳子,却是由14片砖雕组成的,还得拼接出弧度,难度很高。陆云龙说,这样的石凳,目前还没有第二个人做出来。不过,这张石凳价格也叫人咋舌,一张就好几万元。
  如今,陆云龙的砖雕作品行情十分不错,他的工作室有16位工人一起干,每年的总产值将近一千万元。16位工人“全是附近村庄的失地农民,大伙相信我,我就带着大家一起往前奔。”陆云龙说,现在工人的年收入可以达到十来万。
  然而,对于陆云龙而言,砖雕的意义不仅仅是财富,更是他毕生的追求,他希望凭借自己的双手,将这个中国传统手工艺传承下去。

陆云龙的作品


[阅读]:原文
  
 
     

版权所有©苏州大学图书馆、江南文化研究基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