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震孟故居:藏身深巷的精巧园林
“院子里的姑苏——寻访古城名人故居”系列报道⑦
陶冠群( 苏州日报.2017/6/1 )
[标签] 艺圃;园林
[正文]
  在古城一条名为文衙弄的小巷中,藏着一处精巧的江南园林——艺圃(世界文化遗产园林)。这处宅园最初为明代学宪袁祖庚所建,名为“醉颖堂”,后归文徵明的曾孙文震孟,改名“药圃”。明亡后,药圃日趋荒芜。清顺治年间,山东莱阳人姜埰得此园,稍加修葺,盖屋数间,署其庐为“东莱草堂”,又名“敬亭山房”,后来其子姜实节拓建宅园,园名改为“艺圃”。
  2000年,艺圃被列入《世界遗产名录》,成为苏州园林的典范之一。无论春夏秋冬,这处不大的园林都会静静地向海内外游客展现着它不同的美。
 
  历史·渊源
  文震孟寓居吴中造“药圃”
 
  寻访艺圃,必定要穿过吴趋坊、宝林寺前、专诸巷、天库前、文衙弄,这些听起来就有故事的小街巷。对于慕名而来的外地游客,更是要花一番工夫才能找到。
  艺圃的正门和其他世界文化遗产园林相比并不显眼。门头悬挂上书“艺圃”二字的牌匾,园名由书法家谭以文题写。
  步入园门,过门厅后经过一段曲折的巷道,眼前出现一座砖雕门楼,上面镌刻着“经纶化育”四个字。门楼的北面,隔着一个小天井,便是住宅前厅世纶堂。堂名为文震孟所起。旧时中书省代皇帝草拟诏旨,称为“掌丝纶”,明时,父子或祖孙相继在中书省任职的称为世掌丝纶。所以,堂名“世纶”,有文氏家宅特色。
  文家最出名的,是文徵明,是“江南四大才子”之一,艺圃主人文震孟则是他的曾孙。据记载,文震孟“少好学,擅长诗文”。不过,他的科举之路却不顺,曾十次会试不中。明朝天启二年(1622年),年近半百的文震孟“殿试第一”中了状元,授翰林院编撰,后官至礼部左侍郎兼东阁大学士。文震孟为人刚正方直,为政十四年中,先后触逆魏忠贤及其遗党,因此连遭廷杖、贬职、调外,乃至削职为民。
  明万历末年,文震孟居“醉颖堂”,建了“世纶堂”“青瑶屿”等建筑,在宅园中写诗、作画,栽种药草,并将园名改为“药圃”。艺圃的资深导游陈雄说,文震孟屡考不中,很需要一个疗养身心的地方,所以把宅第取名为“药圃”。古语中“药”读作“yue”,有香草之意,他也是用香草来喻示品性高洁。
  除了世纶堂,如今艺圃内的主要建筑还有东莱草堂、博雅堂、旸谷书堂、香草居、南斋、爱莲窝等,不过,这些厅堂的故事都与后来拥有此园的姜家有关,而与文家没什么关联了。
 
  现状·修缮
  艺圃重现宅园合一的完整面貌
 
  自明代初建后,这处宅园历经数百年的风霜,几经兴废。园内现有1989年10月所立《艺圃重修记》碑,文中记载:“新中国成立后,一九五六年曾予修葺。一九八二年拨款六十一万元全面整修。博雅堂、延光阁、旸谷书堂、恩敬居、乳鱼亭、思嗜轩、朝爽亭、香草居、南斋、响月廊诸构次第修复,浚池疏泉、叠石植树,尽还旧观。一九八四年九月竣工。”这次全面整修后,艺圃西部花园“水木明瑟,庭宇清旷”,再现明代苏州园林的风致。
  艺圃的负责人马顺官告诉记者,30多年前进行全面整修时,包括世纶堂在内的东路住宅部分仍为民居,并没有纳入整修范围。2000年7月,位于文衙弄5号老宅的19户居民动迁,艺圃东路住宅部分的整修工程启动,于2001年4月30日竣工。至此,艺圃园林住宅和花园重新合二为一,基本恢复了旧貌,成为一座比较完整的苏州古典园林。园林入口也由此前的十间廊屋10号改到了文衙弄5号。
  如今向游人开放的艺圃,总体布局为东宅西园。住宅部分位于园东部,南北走向,三进院落,分别是世纶堂、东莱草堂和楼厅。楼厅东侧有一处独院小楼,是古时姜家人读书的地方。
  作为住宅前厅的世纶堂是三开间建筑,硬山式,哺鸡梁,主梁由轩梁、月梁组成,线条流畅简洁。堂内两根立柱与大梁的交接处装饰有两对花板,雕刻着“花开富贵”的图案。陈雄介绍说,因为这几块花板的形状像古代的乌纱帽,所以有这种装饰的厅堂也被叫做纱帽厅。堂内陈设多用明式家具,呈现古拙淡雅的风貌。
  世纶堂南面有18扇落地长窗,窗外有廊与小天井相隔。世纶堂北面则用16扇白漆屏门来分隔空间。绕过屏门,穿过一道石库门就来到第二进天井。
  这个天井长约14米、深4米,比较宽广、进深,富有气派。天井的走道是用长条金山石铺设而成的,道路两侧为黄道砖侧铺,有利于雨水的渗透。在道路两边居中有石条筑成的八角形的树坛,坛中各栽一株白玉兰,寓意富贵吉祥。走过这个天井,登上两级台阶,便可到达东路住宅部分的主体建筑“东莱草堂”。
 
  传承·保护
  实时动态监测实现遗产保护的长效管理
 
  艺圃的延光阁是苏州古典园林中现存最大的水榭,目前作为茶室对游人开放。坐在延光阁中,泡上一杯茶,欣赏窗外的池、亭、廊、桥和湖石假山,是不少“老苏州”喜欢的休闲方式,也是外地游客体验苏式生活的一种途径。更有爱好传统文化的雅士,常在此静心练习书法,临帖、抄经;有些外国游客团队也会把学习中国书法作为游艺圃的一项内容。
  苏州园林是物质与非物质两种遗产的集成者和承载者,是中国传统文化的综合展示平台。采访中,几位不同工作岗位上的园林人不约而同地表达了这样的观点。正因为如此,不少对中国传统文化有兴趣的人和相关社会团体都喜欢在艺圃举办文化交流活动。
  三四百年前,文震孟、姜埰们在苏州城西的这处宅园读书、写字、作画、会友……在科技日新月异的今天,艺圃这样的古典园林成为我们了解、亲近传统文化的一个窗口、一方天地。艺圃作为苏州园林典范之一成为世界文化遗产后,传承保护工作更加科学、规范起来。
  从2004年开始,我市园林管理部门在国内率先开发建设了“世界文化遗产苏州古典园林信息动态管理和监测预警系统”,从确保世界遗产永久保存、永世相传的目标出发,加强古典园林基础信息的收集积累和分析整理,同时按照遗产保护标准对古典园林的状况进行实时动态监测,以实现遗产保护的长效管理和全景管理。这一举措获得了国家有关部门的充分肯定。目前,该系统已在包括艺圃在内的9个世界文化遗产园林全面投入使用。
 
  【故居名片】
 
  艺圃是位于苏州阊门内文衙弄5号的一处宅园,最初由明代学宪袁祖庚所建,名为“醉颖堂”,后归文徵明的曾孙、明末礼部左侍郎兼东阁大学士文震孟,改名“药圃”。清初,归于明崇祯年间的进士姜埰所有,改称“敬亭山房”,其子姜实节又将其更名为“艺圃”。
  艺圃总体布局为东宅西园。住宅部分布局曲折,厅堂古朴。园在宅西,建筑、山石绕池而建,园景开朗,自然质朴。艺圃具有明代园林的布局和风格,1995年,被列为江苏省文物保护单位,2000年11月被列入《世界遗产名录》,2006年5月成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记者手记
 
  园林旅游,
  冷热之间费思量
 
  和拙政园、留园等声名远播的苏州园林相比,深藏于小巷中的艺圃没那么有名,客流量也不大。人少景美,这是很多人喜欢艺圃的重要原因。
  记者去艺圃采访的那天,是个普通的工作日,园内游客不过二三十人,有人在延光阁里悠闲地喝茶,有人举着单反拍摄园中美景,还有穿着中式礼服的新人在拍结婚照。
  在世纶堂前,工作人员给记者介绍相关情况,一位葛女士也在一旁听得津津有味。她说自己特别喜欢艺圃,一般两三个月就会来一趟,因为它“小巧玲珑,特别有味道”,以前她都是随意地走走看看,这次听了讲解,更有感觉了。
  对一些视艺圃为心中珍宝的爱园人来说,心情有些矛盾,想向更多人诉说它的好,又怕太多步履匆匆的游人会打扰它的清净之美。网友“小雪芮”在微博上这样写道:“艺圃,我心中的秘密花园,安安静静,不染一丝冶艳,却有着让我魂牵梦萦的魔力。”网友“霜天晓角李晶”则在今年“五一”小长假的第一天发微博感叹:“天气这么好,艺圃这样的小园子今天都人山人海……”当传统的私家宅园变成面向社会开放的旅游景点,这样的矛盾必然存在。如何在做好旅游服务和保持园林独特风貌间找到平衡,相关部门也一直在探索。

文氏故居前厅世纶堂。   □摄影   杭兴微


慕名而来的外地游客,要花一番工夫才能找到艺圃。


  
 
     

版权所有©苏州大学图书馆、江南文化研究基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