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扬光大吴门医派该怎么做
冯佳( 姑苏晚报.2017/7/6 )
[标签] 吴门医派;苏州中医药发展
[正文]
 
  苏州是中国四大中医流派之一“吴门医派”的发源地,中医药发展历史悠久,底蕴深厚,名医辈出。“吴门医派”为苏州数千年来的繁荣昌盛作出了不可磨灭的贡献。随着经济社会的快速发展,人民群众对健康生活的需求越来越迫切,中医药在预防保健方面作用独特、治疗方式灵活、费用比较低廉,越来越显示出独特优势。但随着中医药事业的深入发展,我市中医药发展面临着一系列亟待解决的新问题、新情况。从4月份起,市政协组成专门调研组,寻找问题症结,并提出有效的对策建议。
 
  现状
 
  我市中医药服务不断优化
 
  为满足市民们对中医药服务的需求,近年来,我市多措并举,积极完善服务体系建设:全市县及县以上综合医院均开设了中医科、中药房,98%以上的乡镇卫生院、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开设中医科,96%以上的社区卫生服务站、村卫生室能提供中医药服务。
  为解决一些基层医疗机构由于用房面积小、中药药剂人员少,按要求配置中药房、开展中药饮片服务存在的困难,我市还开创性地探索中医药服务新模式,于2013年底以姑苏区作为试点,开展中药饮片集中配送。由区卫生行政部门通过招标,遴选具备一定的经营规模,通过GMP认证的中药饮片生产经营企业,建立中药饮片配方、代煎和配送合作关系,对辖区基层医疗机构中药饮片实行统一配送,并依托市卫生信息平台,专门开发软件,让姑苏区基层医疗机构与配送公司能信息互通。2016年,还在全省首创“李良济虚拟中药房”进入普通医药门店的做法,为需要用中药的老百姓提供了又一条快捷、实惠的中药代煎服务通道,通过这个模式,医院、社区基层医疗机构、社会药店等都可取消中药房、中药库,国家、省相关部门也为此创新做法点赞。
 
  问题
 
  服务体系、人才等跟不上趟了
 
  随着经济社会的发展,我市中医药在很多方面都有点跟不上趟了。
  政协委员在调研中发现,受制于医院自身发展的需求和患者对疾病快速治愈的期望,我市医疗领域不同程度地存在着重西医轻中医的现象。部分医院为了自身发展,偏重于西医诊断治疗,从而使中医药优势和特色逐渐萎缩,开设的中医特色专科较少。
  尽管一直在优化,但服务体系仍凸显不够完善的问题,尤其在基层医疗机构。大部分乡镇医疗机构虽然建有中医诊疗服务区(中医馆),但有的房屋及设备配置陈旧,特别是村卫生室的基础设施薄弱。基层中医药优质人才资源主要集中在城区和少数基础比较好的乡镇。城区比农村容易招录并留得住优秀人才。基层医疗卫生机构受人事编制政策的限制,中医药专业人员不足,结构不优,基层实用人才进不来、留不住。
  目前,政策措施还不够健全。我市部分扶持和促进中医药事业的政策没有完全落实到位,各区县配套资金和投入相对不足,鼓励基层中医药事业发展的扶持政策不多。省政协委员、苏州市中医医院院长葛惠男说,现行的医疗服务价格体系是以现代医学的服务项目为基础制订的,中医服务项目参与其中。关键问题是中医服务项目进入医保服务目录,有些收费项目太低,有些项目则在现有的收费目录中找不到,如中医的针灸、推拿、外治等;再比如膏方门诊挂号费不能直接从医保目录中找到,这也不利于中医医疗服务的创新与提升。
  同时,目前监管也不够到位。中医药面广量大,监管力量薄弱,现有人员配备已无法满足需求。
 
  怎么破
 
  从扶持政策、养老融合等方面入手
 
  如何解决存在的问题与矛盾?在充分调研后,调研组从政策扶持、医疗融合等方面入手,提出了对策建议。
  首先,要高度重视中医药事业发展,严格落实中医药发展扶持政策,不断加大政府公共财政投入,确保国家、省扶持和促进中医药相关政策落地。
  第二,推进中医药健康旅游产业。加强中医药和旅游产业的深度融合,在制定政策和完善规划中要有中医药健康旅游的内容,确保在政策层面有保障;建议我市选择合适区域街巷,打造苏州中医药健康旅游特色街区和基地,整合老字号中医馆、老字号药店、名老中医工作室、中医药文化展览馆等资源,打造一批中医药健康服务示范基地和街区;积极举办和中医药健康旅游相关的博览会、养生大会、养生旅游节、养生文化体验等节庆,把苏州“吴门医派”传统养生精髓发扬光大,逐步打造苏州的中医药健康旅游品牌;培育一批国际知名中医药企业;积极扶持老字号中医药企业做大做强,逐步打造苏州地标性企业。
  第三,支持和鼓励医疗卫生机构参与中医与养老融合发展,将中医诊疗、保健、预防、康复等理念和手段纳入到养老机构范畴;充分发挥家庭医生在中医药健康养老方面的作用。积极鼓励中医医生参加家庭医生签约团队,为老年人提供中医基本诊疗服务、养生保健和“治未病”等服务;要建立以市中医院为核心,整合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养老机构、日间照料中心、护理站等资源建立中医药健康养老服务联合体,推动中医药养生保健服务向社区、家庭延伸。
  第四,加快培养中医药人才队伍。创新基层人才培养引进机制,加大力度培养中医养老、护理人才;重视发挥名老中医的引领传承作用,通过名师带徒、专家授课、名医巡诊、学术交流等形式培养一支基础理论扎实,基本技能娴熟的中医药人才队伍;加大对社区、乡镇医生的中医药诊疗知识的培训,积极打造以市中医院为基地,建立定期滚动培训机制,不断提高基层医生中医药服务理念和服务水平;培养和有计划地引进一批高素质、业务精、综合素质好的的中医药健康旅游、中医养老方面的人才;充分利用好全市人才政策和人才资金,确保引进培养一批高端优秀领军人才。
  第五,不断完善中医药监管体系。
  具体工作做到位了,更要持续加强中医药宣传力度,做优“吴医大讲堂”、“健康大讲堂”等品牌。市政协委员、天灵中药饮片有限公司执行董事长李建华说,李良济就通过建立中医药主题类博物馆,中医药文化服务中心,科普教育基地等多元化的组织形式,试水中医药普及,让学生、市民、学者都能走进来,探索传统中医药文化与现代工业生产结合的魅力。

  
 
     

版权所有©苏州大学图书馆、江南文化研究基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