尹山练氏
施晓平( 苏州日报.2017/8/11 )
[标签] 尹山;练氏
[正文]

    吴中经济开发区郭巷街道尹山社区历史悠久、人文荟萃,是个人杰地灵的好地方,尤以练氏家族而闻名。这个家族在明朝,曾涌现出刚正不阿的祖孙监察御史练埙和练纲等名人。
  根据明代榜眼、苏州人陈鉴所作的《练氏义塾衍庆堂记》,练氏祖先姓杨,住在河南的永城,隋朝大业(605-618年)末年避难到丹阳的练湖,就以湖名为姓,始祖叫练复本。元末的时候,有一个叫练文达(字士章)的人,因担任海道万户(一作海道万户府总管),寓居苏州(应在苏州城里)。明朝初年规定,凡是担任元朝官员的,都要迁移到其他地方去,于是练文达被迁到了陕西的河州。不久又因为他家田产甲于吴中,于是回迁苏州尹山。
  练文达有个儿子叫练埙,字声伯,后更名则成,小时候就很有气节。洪武十一年(1378年),练埙在尹山土山上的澹台书院中设立义塾,聘请儒士范焕为师,供里中子弟就学,还割田三十亩作为办学经费。明初著名文学家宋濂特意写了《长洲练氏义塾记》进行记录。后来练埙官拜左春坊司直郎,还担任过东宫经筵讲官,负责教授太子。担任言官时,他尽心尽责,曾纠改尚书的不法事,得到明太祖的赞许,特赐锦衣一袭,升河南道监御史(正七品)。可没想到,他因刚正廉洁遭到同僚的嫉恨和中伤,结果被调到云南,担任广西府推官,最后被人下毒而死,年仅37岁,归葬苏州城西光福凤凰山。
  练埙的孙子练纲(1402-1477),字从道,明宣德十年(1435年)参加乡试,考中第二名举人(亚元),进入太学,以谙熟《春秋》而著名。正统十四年(1449年),蒙古瓦剌部大举进攻明朝,八月,参加亲征的明英宗朱祁镇在土木堡被俘,弟弟朱祁钰监国,后登位为代宗。因当时蒙古军威胁仍在,朝廷内部斗争也很激烈,大臣们都惶惶不安,不敢发表言论。练纲不顾自身安危,上《中兴要事八条》(也称《中兴八策》)。十月,蒙古军围攻北京,练纲又上《勤王急务》一疏,代宗采纳了他的意见,并任命他为监察御史。
  时局稍稍平定后,代宗又命令练纲办理淮盐事务,清除了历年积弊。驸马都尉(也就是亲王的女婿)赵辉扰乱法纪,练纲搜查他的从属船只并查到了藏匿的私盐,便把赵辉的下人抓起来,然后飞奏朝廷,明确指出主要责任在赵辉身上,代宗下令处罚了赵辉。
  治盐结束后,练纲回到朝中,弹劾大臣不法更加急切。即便尚书何文渊、侍郎项文曜这样的大官,也因选拔官吏不当而被练纲及其同僚弹劾罢免。
  当时募集的京兵因为警报频传,开小差逃跑的现象很多,一些大臣曾上书请求将他们充发为军。练纲认为,当初募集京兵时是晓以大义的,并且许诺边境安定下来就让他们解甲回家,现在他们的淹留时间很长,又没有得到相应的待遇,饥寒交迫,必然产生逃离的想法,他们并没有什么罪。况且当时对死刑犯还能宽恕为军,让赴义的无辜之人也充发为军,这是不对的。代宗于是立即遣散了京兵。
  当时京师有个叫左鼎(一作欧廉)的官员善于写章奏(臣僚呈报皇帝的文书),练纲善于弹劾,因此京城里流传着这样两句话:“左鼎(一作欧廉)手,练纲口。”
  后来练纲又受命巡按福建。此时官台山发生动乱,首犯没有被抓获,胁从的却逮住了不少,练纲立即释放了他们。可官兵又把这些人抓起来,并送到官府追究他们的罪责,于是当地的知府和其他官员与练纲发生了矛盾。有人向朝廷诬告练纲,此时被练纲弹劾过的项文曜恰好大权在握,于是把练纲贬为陕西邠州判官(从七品),才到任,又拟调任甘州前卫(今属甘肃)经历。只是吏部的符文还没有送到,练纲却因亲人去世而丁忧回家了,从此他不再做官。
  练纲资质强劲,生性严毅,不肯随意附和别人,揭发别人的阴私不留情面,有祖父遗风,后来以言遭祸,这一点与练埙也如出一辙。卒葬光福凤凰山祖茔,《明史》有传。
  除祖孙御史外,尹山练氏还出过练叔厚(练埙弟,直学士)、练思肃(水部主事、练埙侄辈)等人才。在明朝嘉靖年间,尹山练氏又出过一个贡生叫练同寅,再后来就变得无声无息了,据说是因建造违制的圆形牌坊而获罪受罚了。如今尹山社区一些八九十岁的老人还依稀记得,小时候曾看到直径约40厘米的圆形牌坊石柱横倒在今尹山街8号一带的地上。这座牌坊为金山石质地,根据吴地清代才大量使用金山石这一情况推断,练家获罪受罚已是清朝时候的事情了。
  现在,郭巷街道境内还有40多位姓练的人,但都不住在尹山社区,也说不清是否与练埙、练纲有关。


[阅读]:原文
  
 
     

版权所有©苏州大学图书馆、江南文化研究基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