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州昆剧传习所之由来
( 昆曲网.2017/11/13 )
[正文]

    民国十年(1921)夏,天气特别炎热,人们纷纷寻地避暑。在杭州灵隐韬光寺为俞粟庐所建的别墅中,每当日落西山,或月升东山之时,总有笛声与唱曲声传出,其声悠扬动听,游山者过此,无不心旷神怡, 流连忘返。是谁在吹笛、唱曲?原来是沪苏著名曲家穆藕初、谢绳祖、俞振飞、张紫曼及全福班老伶工沈月泉在此拍曲。他们嫌沪苏市廛喧嚣,加上酷暑,炙热难熬,便来此地避暑拍曲。张紫曼系苏州望族张紫东弟,俞振飞为曲界耆宿俞粟庐子,其时粟庐为紫东府中司出纳,故紫曼与振飞特别亲热,凡唱曲必邀同往。对这次唱曲活动,粟庐、紫东也大加赞赏,以为自全福班解散后,不再有专业戏班,惟曲友唱曲保留昆曲,值得发扬。那天穆藕初演唱《折柳阳关》,兴致特别好。唱完曲后,穆环顾众人,说:“昆曲难道在我辈手中丧失?心有不甘,望各位提出建议。”沈月泉接着说:“我正有意开办昆剧传习所,培养一代新人,使昆剧事业传薪有人。”穆听后点头称好,其他诸人也说此建议可行。当时穆刚从美国留学回来,在上海开办了德大、厚生及郑州豫丰三家大型现代化纱厂,并创办华高纱布交易所、上海劝工银行,有“纱厂大王”之称,事业正处鼎盛之际。穆当即答应出资,紫曼也允诺回家后与乃兄紫东商量资助。不料张紫东听说后,竟以此事为己任,争先恐后地与苏州本地曲家贝晋眉、徐镜清商议发起,联络汪鼎丞、吴梅、李式安、潘振霄、吴粹伦、徐印若、叶柳村、陈冠三、孙咏雩共十二人组成董事会,集资做起准备工作来。经过一段时间的筹划,便在当年秋成立苏州昆曲传习所(汪鼎丞题写班牌),特请沈月泉为主教。到了民国十一年(1922)初,再由穆藕初出资接办,穆请俞粟庐重写班牌为“昆剧传习所”。促进昆剧不衰,后继有人。追本溯源,昆剧传习所是在杭州灵隐韬光寺的一次唱曲活动中开启其决策过程的,知其详情者不多,特记此备考(参见1947年“传”字辈艺员《追忆穆公创设昆曲传习所之经过》)。


[阅读]:原文
  
 
     

版权所有©苏州大学图书馆、江南文化研究基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