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朝“莎士比亚”李渔告诉你:你的睡觉姿势可能不对
刘黎平( 凤凰网.2017/11/21 )
[标签] 名人轶事
[正文]

元刘贯道《梦蝶图》

清朝的戏曲家李渔是一位难得的艺术天才,人称“李十郎”,他写的《风筝误》《连城璧》《十二楼》等作品脍炙人口、流行颇广,在当时很受欢迎,可以说是一位当红金牌编剧,被誉为“东方莎士比亚”。同时,他在戏曲理论方面亦极具造诣,提出了一个完整的戏剧理论体系,又被誉为“中国戏剧理论始祖”。

同时,李渔老师很会过日子。尽管经常奔波在外,组织演出,但他在生活情趣方面一点也不含糊,并且将自己对休闲生活的认识和经验形诸文字,写了《闲情偶寄》,里面涉及我们过日子的方方面面,甚至讲到怎样睡觉。

李渔说法

养生之诀当以善睡为先

讲李渔的睡眠观之前,先讲一个发生在三国时候的故事。魏国有个叫朱建平的,“善相术”,有一回曹丕向他问自己的寿命,朱建平的回答让曹丕很开心:能活八十岁,不过四十岁的时候有点小病,要小心护理。结果,曹丕到四十岁的时候,得了病,居然一病不起。曹丕很不解,说好的八十岁,怎么会这样?

后来他不得不替朱建平自圆其说,说算命先生讲的八十岁是将人的寿命拆开成白天和黑夜,因此四十岁也就是八十岁,“建平所言八十,谓昼夜也”。曹丕在那一年去世。这个朱建平所谓的算命当然是不可靠的,胡说八道。他利用了曹丕希望长寿的心理尽说好听的话,而所谓的四十岁时有病,在什么情况下都说得过去,因为人到中年谁都可能得病。然而,这个故事也阐明了一个观点:夜晚和睡眠是人生重要的组成部分之一。

李渔也很重视夜晚和睡眠。话说李渔有一回遇到一个养生专家,两人就谈论起来。这位养生专家的观点是:“益寿之方,全凭导引;安生之计,唯赖坐功。”导引和坐功,都是传统的健身方法,在当时有很大的市场。李渔听了之后,连连摇头,为什么摇头呢?因为导引等传统健身方法,除了每天练习之外,还要清心寡欲,或者不能吃荤,或者不能结婚,属于苦行者的生活,深深爱着红尘俗世的李编剧,对此很不赞同。

专家于是问:李老师你认为最好的健身办法是什么?

李渔回答:睡觉,睡好觉。

专家不解,李渔回答说:“天地生人以时,动之者半,息之者半。”天地养育万物和人类,都有生物钟的,白天行动的时间占一半,晚上休息的时间占一半,所以晚上休息的时间一定要重视。奔波行动是一种养生方式,安静睡眠也是一种养生方式,“吾人养生亦以时,扰之以半,静之以半”。李渔还说:“人生百年……夜居其半”。

如果长期劳作,而不注意休息,就会过度消耗身体和精力,其对健康造成的损害,是可想而知的,甚至会造成过早死亡。“则旦旦而伐之,其死也,可立而待矣”,天天用疲倦伤害自己的身体,等于用斧头砍伐树木,久而久之,当然树被砍到,身体垮掉。

李渔为了证明自己的观点,似乎还做了临床试验。拿一个健康的人和一个生病的人做试验,“试以无疾之人与有疾之人,合而验之”。一个没有生病的人,每天晚上劳作不已,累得没法睡觉,慢慢的在五官上会出现迹象,眼眶深凹,精力颓废,“则眼眶渐落而精气日颓”,就算是没有生病,也会脸色惨淡无光。而一个生病的人,如果让其有充足的睡眠时间,沉睡一番,其身体也会忽然有好转,焕发出生机,“必有油然勃然之势”。

因此,李渔认为,良好的睡眠,不只是能治一病,还能治百病。说得虽然夸张点,但也说明了睡眠于人而言,确实重要。

那么,睡觉有什么正确的打开方式呢?李渔认为,时间和地点都必须对,必须能满足“先睡心,后睡眼”的条件。

论时间的重要性

有意午睡其为睡也不甜

李渔认为“睡有睡之时”,什么时候睡觉最合适呢?李渔定下的时间表是:“由戌至卯,睡之时也。”所谓戌时,是指19点到21点;所谓卯时,是指5点到7点。21点睡,第二天早上7点醒来,这是最健康的睡眠时间。晚上要早睡,但也不是越早越好,早于19点睡觉,叫做“先时”,这跟生病的人因为精力不济而早睡没什么区别,“谓与疾作思卧者无异也”。而晚于21点睡觉,叫做“后时”,也有害身体健康。当然,现代人工作繁忙,有些事情不得不做,21点睡觉似乎不合适。

睡眠少固然不好,李渔也不赞同睡眠太多。与他同时代的一位名士,喜欢睡觉,每天都要睡到中午才起来,李渔有一回去拜访他,这位老友却还沉浸在睡梦之中,李渔等得很无聊。于是提笔写下“吾在此静睡,起来常过午;便活七十岁,止当三十五”,意思是说老兄你每天睡到中午,大部分时间在睡梦里,光阴被浪费,就算是活了七十岁,也只等于活了三十五岁。反对睡眠过多,倒不完全是健康原因,而是觉得没有意义,不仅浪费了工作时间,也浪费了游乐时间,“况以睡梦之有余,而损宴游之不足乎?”睡得多了,让享乐都不够,有意思吗?

而对于午睡,李渔认为春、秋、冬都不合适,“而独宜于长夏”。夏天一个白昼抵得上残冬的两天;长夏的一个夜晚,还比不上残冬的半个夜晚,也就是说夜短昼长,晚上睡眠不够,白天必须补充,否则睡眠和清醒相比,就会寡不敌众,“是以一分之逸,敌四分之劳”,当然扛不住。夏天日照强烈,曝晒人体,犹如烈火炼金,不多睡点当然不行。

午睡也有方法,不能有意去睡,否则睡得不踏实,“又勿有心觅睡,觅睡得睡,其为睡也不甜。”必须手里做点事情,例如看书,做得疲倦了,自然而然地进入睡眠状态是最好的方式。李渔最赞同的午睡就是宋朝蔡确的“手倦抛书午梦长”。我们确实也有这样的经验,夏天中午刻意去午睡,还真很难入睡,干点小活,看点书报,反而有助睡眠质量和入睡速度。

去哪睡是个大问题

不静之地,止能睡目,不能睡耳

李渔认为“睡又必先择地”,有利于睡眠的地方有两个特点:静、凉。如果在不安静的地方睡觉,只能让眼睛得到休息,却不能让耳朵得到休息,“不静之地,止能睡目,不能睡耳”。因为眼睛一闭,看不到外界,但杂音却没法屏蔽,它还是会进入耳朵,扰人清梦。如果睡觉的地方不清凉呢?那么,“止能睡魂,不能睡身,身魂不附,乃养生之至忌也”。能让意识睡着,身体却受着炎热的折磨,没法跟着意识一起进入梦乡,身体和意识不合一,也是养生的大忌讳。原来,睡眠不只是意识在睡,身体也在睡,即所谓的身心合一。

李渔开玩笑说,忙碌的人不适合睡觉,因为一旦入睡前想起哪件事情还没做,哪个人还没见,“便觉魂趋梦绕,胆怯心惊,较之未睡之前,更加烦躁”,结果睡比不睡更烦躁。有什么良方呢?最好是将要紧的事情白天做完,晚上的就请其他人代劳,这样或许能博得一觉好梦。不过,在现代社会,要做到这一点,可不容易。


[阅读]:原文
  
 
     

版权所有©苏州大学图书馆、江南文化研究基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