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流斜行称斜塘
( 凤凰网.2017/12/18 )
[标签] 斜塘镇;地名考察
[正文]

斜塘镇,位于苏州城东郊,今属工业园区。斜塘之名在南宋年间就有文献记载,距今已有760余年,是一个历史久远的老地名了。南宋淳祐九年(1249年),苏州郡守郑霖撰《重修崑山塘记略》 一文中,记述了淳熙六年(1179年)疏浚娄江、治理沙湖的过程,有“从新洋江出吴淞江、斜塘以至葑门”。文中提及“斜塘”,其地理位置与今日的斜塘基本一致。那么,因何称为“斜塘”呢?这与地理位置有关。“斜”,偏离正中之意;“塘”,堤岸也。其时,苏州东面有一条水路,往北,出娄门,沿塘河至吴淞江入海,呈“之”字形状态,有点斜。江水斜流,塘岸自然也斜,故称“斜塘”。

斜塘成为集市,最初在今王(旺)墓村一带。明清时,集市向斜塘河以北转移,形成集镇。清初,因商业繁荣,人口增多,斜塘集镇大体以中塘江为界一分为二,俗称南斜塘和北斜塘。北斜塘在清咸丰年间毁于战火,南斜塘因金鸡湖堤坝建成,经济渐盛,形成了一条商铺林立的热闹街市,即现在的斜塘老街。民国初年,吴县政府在南斜塘设斜塘乡治所。1930年,斜塘商家集资建成“慰民桥”,方便斜塘河南岸百姓来老街购物,使老街十分繁荣。

斜塘虽然不大,但绿树村舍,景色宜人,河道纵横,烟水漠漠,是名符其实的江南水乡古镇,有许多文化名人,有众多名胜古迹。例如,在盛墩村的琼姬墩,传为春秋时吴王夫差女儿琼姬的墓。在镇北区的张吴王墓,即吴王张士诚之墓。张士诚为元末农民起义军领袖,攻克平江(今苏州)以后,自称“吴王”。1986年该墓已列为市级文物保护单位。当然,与斜塘最为密切的是王羲之墓,习称“王墓”。据明卢雍《苏州府志》载:“郡城东有水乡曰王墓,父老相传为右军王逸少之墓。”又案:“右军与弟书云,坟墓在临川者,行将改移就吴,吴中终是所归。”逸少是王羲之的字,王羲之曾任东晋右军将军,人称“王右军”。他是我国著名的书法家,正草隶行皆可,著名的有正书《兰亭序》,草书《十七帖》等,誉为“书圣”。其地称“王墓村”,傍有大湖,称“王墓湖”。此地名一直沿用至上世纪五十年代,后改称“旺墓村”。清顾震涛《吴门表隐》也载:“长洲旧志说,‘王墓镇,晋王羲之筑圃于此’。”

古代,王墓为苏州至松江的重要水上驿站,客商往来,人烟稠密,是苏州东郊的贸易集市,史称“王墓市”,这在明清时期修的志书上均有记载。此外,还有宋代遗留的朝北土地庙,庙门因何朝北,据说是南宋百姓为避战乱而南迁,定居于此,将庙门朝北造,有怀念祖先之意。庙呈“T”字形,“一”为正殿,面阔三间;“I”为廊庑,总面积100平方米。可贵的是,该建筑基本上保持着宋代的原貌。据专家考证,这座小庙竟然是苏州地区现存砖木房屋的“第二老寿星”,年代仅次于玄妙观三清殿,真是非常宝贵的了。

斜塘多书香门第,出过许多名人。最为著名的要算尤氏一家。明清时代,尤家祖居塘东村,俗称“尤家园”。父子、兄弟均为人才。尤挺秀为邑诸生,品德高尚,笃学至孝,受聘为全县发放账灾,大公无私。苏州太守陈宏谧十分推崇他的品德,举荐他为乡饮大宾。八十二岁诏给七品冠带。他的儿子尤瀹,喜读书,擅写作,著有《四山》《虎丘竹枝词》等。孙子尤侗,号西堂老人。清顺治六年拔贡,任永平县推官。因他博学多才,被顺治帝称为“真才子”。康熙十七年(1678年)应试博学鸿词科,钦点翰林,他的文名闻于朝野,被康熙帝称为“老名士”。为此,尤侗自制一副对联,悬于客厅:“真才子帝王天语;老名士圣上玉音。”康熙三十八年(1699年),康熙南巡到苏州,尤侗年已八旬,仍然出门迎驾,并向康熙帝献上万寿诗和拟古数目体诗十二句。诗云:“一人有庆正当阳,二月春和宜省方。三极自然成广运,四荒莫敢不来王。五行攸叙陈洪范,六律咸调奏大章。七政授图文孔焕,八风布阵武维扬。九州岂独临吴越,十世应知过夏商。百姓千官齐祝嘏,万年天子寿无疆。”诗虽带点戏谑,但讨得了康熙的欢心,当即挥毫提词,御赐“鹤栖堂”匾额。尤侗喜著作,善杂剧,著有《桃花源》《读离骚》《黑白记》等多部传奇。尤侗之子尤珍,少有文才,康熙二十一年(1862年)进士,受命纂修《大清会典》《明史》,父子同朝为官,一时传为佳话。


[阅读]:原文
  
 
     

版权所有©苏州大学图书馆、江南文化研究基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