甪直之梦
唐亮( 苏州日报.2018/2/6 )
[标签] 甪直
[正文]

  1978年,甪直对我来说是一个梦。

  甪直历来被称为“地以人重,地以人著”的历史文化名镇。我曾在陆龟蒙、皮日休等人的诗中去寻找她的踪影,那“酒旗菰叶外,楼影浪花中”的水墨画卷,依依呈现在我的梦中;那“甫里西偏晓雾开,行人接蹱去还来”的生活场景,引起我无限的联想;那“湖光荡漾无停影,浑是长无落彩虹”的秀丽风光,拨动着我的心弦……

  甪直,印刻在我的心中。

  1988年,我向甪直走近了一步。

  第一次踏上甪直的土地,有一点小小的激动,不过,我似乎从梦中走出一样,担心着是否会出现落差?因此还是不敢进入其中,仅仅在古镇的外围伫立观望,生怕惊醒了美梦一般。

  但是从沿途所看到的工厂、企业,有外资的、台资的、民营的,呈现出多样化的发展,我感到,甪直已经不仅仅是一个古镇,更多地让我感到了一个欣欣向荣的新镇的面貌。

  于是,我对甪直的印象增添了更丰富的内容。古镇是她发展的基石,在这有着千年历史的雄厚基石上,必定会构建出一幢宏伟的大厦。我对甪直更多地增添了期望,也许正如费孝通先生在他的《访甪直古镇》诗中所言:推陈乃出新。

  1998年,我进入到了甪直的梦境中。

  我终于走在了甪直古镇的老街上,无论是石板铺成的街道,还是鹅卵石铺成的小巷,我恍如走在童年的时空中,仿佛走在梦幻的情景中。

  保圣寺、叶圣陶纪念馆、沈宅、萧芳芳演艺馆、万盛米行、王韬纪念馆……每个景点都有它的历史渊源,都有它的故事和传说。在我的脑中不时浮现出叶圣陶小说《倪焕之》的情形:他穿着长袍,穿行在小巷中,走访学生家长;他与金佩璋在雨中打着伞,从小桥走过;他与教师们在学校办公室商讨着创办“生生农场”,以及如何与乡绅斗争的方案……我的眼前还浮现出电影《梅花巾》的镜头:小女孩就在香花桥头卖唱,那歌声感动着围观的乡亲;还有那打连厢的表演,与民俗与风情融合在一起,表现出江南文化特有的气息。因此,甪直是属于文学的,也是属于艺术的,她能唤起一种回忆,又能激起一种联想,更能提供发展的动力。

  2008年,我成了半个甪直人了。

  想不到甪直成了我常来常往的地方,每星期要来二三次,在冯斌老师创办的作文博物馆工作,因此,我与甪直联系在了一起。

  冯老师之所以在这里办这个馆,也是基于一种叶圣陶的情结,他崇敬叶圣陶,因此也就循着他的足迹来到了甪直,并且也把叶圣陶先生的教育思想贯穿于他的作文教学的实践之中。无疑,作文博物馆也为甪直文化增添了一个展示的窗口。馆内的收藏品,从百年语文教科书到历年毕业证书,从叶圣陶作品的不同版本到各个年代的生活物件,从经到纬,从点到线,可以透视出中国百年的教育、文化、生活的方方面面,可以说每件藏品都是一种符号,赋予人们无限的想象空间。

  这也是甪直第一家民营博物馆,我每天接待南来北往的游客,他们来到这里,深深地赞叹、感叹,因为在这里,他们找到了精神的家园,找到了安静、思考、回忆的一片天地。

  于是,我对“小康”有了新的认识,“小康”并非是物质上的富有,更在于精神上的“健康”。

  更多的民间博物馆的兴起,就是人们精神生活的需要,也是精神充实的表现,这无疑是四十年改革开放以来出现的最重要的现象之一。

  甪直,曾是我的梦,现在,我又给别人带去了梦。

  2018年,甪直的梦还在继续。

  今天的甪直完全不同于四十年前的那个古镇了,她有传统的风貌,又有现代的韵味,特别是她还在继续着无数人的梦想。古镇在向东市街延伸,其实那里本身就是甪直的中心地带,重现旧貌不是回归老路,而是探索新的发展之路。

  以甪直的传统为基础,从而构建出一个经济繁荣的现代新城镇。小康不是目标,而建立一个健康肌体的社会大厦才是最重要的,让每个人都怀有梦想,并且都有实现梦想的可能。

  叶圣陶先生称甪直是他的第二故乡,而我也把甪直看作是我的第二故乡。


  
 
     

版权所有©苏州大学图书馆、江南文化研究基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