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州的平江路
( 凤凰网.2018/3/2 )
[标签] 苏州街巷
[正文]

苏州的平江路,是平江历史街区的主要街道。位于干将东路苑桥东堍北侧,南起干将东路,北越白塔东路与东北街相接,古名“十泉里”。清道光十四年(1834)的《吴门表隐》记载道:“平江路古名十泉里,有古井十口,华阳桥南一,奚家桥南一,徐家弄北一、魏家桥南北各仪,朱马高桥北一,混堂巷口一,张家桥南一,苑桥北一。”

平江,原为苏州府值治名。据历史载:宋政和三年(1113)正月,赦升苏州为平江府,平江之名自此始。元至元十二年(1276),以苏州为平江路治所。直到至正二十七年(1367),朱元璋攻克平江之后,改设苏州府。在二百五十多年中,苏州城作为平江府、路所辖若干县的统治中心,又有平江城之称。街名平江路即源于此。现在,我们所知道的又有平江区的建制。

平江路全长有1606米,两侧伸出众多历史悠久的小巷,比如:狮林寺巷、传芳巷、东花桥巷、曹胡徐巷、大新桥巷、卫道观前、中张家巷、大儒巷、萧家巷、钮家巷等等。 平江路现在是石板路面,路旁挺拔的香樟苍翠葱郁,撑出一片绿荫。驳岸上,一行石栏,石桌石凳点缀其间。 在这里,随意拐进一座老宅,都可以触摸到吴地深厚的文化底蕴。李坤堂宅就位于平江路344号,始建于清乾隆五十一年,也就是公元1786年。相传原为皇族的粮库,后来由李坤堂出资二千元购得。其精致的砖雕门楼提额“燕翼贻谋”,至今仍然保存完好。

平江以“水陆并行、河街相邻”著称。平江路河为苏州古城内“三横四直”干流的第四直河,宽5米至6米。从北端的华阳桥至南端的苑桥,共有十三座桥跨越,是城内桥梁最密的一条河道。

这里的桥,也各有特色。潘家桥原名通挤桥,明万历年间始建,现在我们所看见的,已经是二十年前重建的单孔花岗石拱桥。桥栏两端饰抱鼓石,桥面正中浮雕着花卉。庆林桥,原名庆历桥,石梁桥、矮石栏可以供人们坐憩。保吉利桥古称打急路桥,重建于清嘉庆九年(1804),现已改建为平桥,花岗石桥栏也有抱鼓石,另外还有云纹望柱,两侧栏板上各镌五幅浮雕,有双龙戏珠、翠竹、花卉等图案。胡相思桥为花岗岩石拱桥,清乾隆九年(1744)重建。桥堍有水踏步可拾级而下。紧依胡相思桥是石梁桥名唐家桥。还有苏军桥俗称青石桥、又名苏锦桥。清嘉庆十九年(1814)重修,现为石板梁桥。积庆桥俗称吉庆桥,又名胜利桥,现为平桥。雪糕桥因“张孝子转雪为糕以奉亲”而得名。清乾隆十八年(1753)重建,桥上原有观音堂,后拆除。现为石板桥。桥上原有建筑现已重建。寿安桥古称寺后桥,石板梁桥。思婆桥古称寺东桥,清嘉庆十年(1805)修,是石梁桥,两侧各有八级台阶。苑桥相传因春秋时吴王阖闾在此建苑囿而得名,现为平桥,两侧花岗石桥栏上镌有精美的花卉。桥旁辟一方绿地,湖石、翠竹、美人蕉点缀其间。


[阅读]:原文
  
 
     

版权所有©苏州大学图书馆、江南文化研究基金